


APA 格式,特别是最新的APA 7格式,是我们广大留学生在日常作业中最常遇到的一种引用格式。APA格式,全名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tyle,是由美国心理学会制作的 专门针对于 学术书籍、论文、出版物的一种引用风格/格式。它对学术文件有一系列的规定,例如你的reference列表里每条信息怎么写作者的姓名、文献年份、文献标题斜体、期刊信息,或是Citation里两个作者怎么排列,页数怎么加到括号里等等。如在阅读的同学还不清楚reference和citation的区别,请点击阅读此篇文章。
APA格式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在1929年时,一帮美国的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商人聚到了一起并且商量出来了一套用来标注学术文献的方法和步骤,以此增加所有科学读物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当时的科学界针对于科学读物还没有一个成文且大家认可的格式规矩,每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写作格式和引用格式,这让科学读物的传播和交流变得有些困难。所以APA格式在1929年的起源也是自然而然的。
在制定好这一套方法后,这群人将他们的格式指南整理为了一篇 7页 的文章,并发布到了Psychological Bulletin杂志里面。以下是当年文章发表时的照片:

而后,APA格式正式开始传播开来,并且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和演变,从第一版的APA1变成了现在的APA7格式(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7th Edition)。现在的APA7格式也就是我们在大学学习中和科研时遇到的最常见的引用格式之一。
在欧美大学的学术写作中,APA 格式(尤其是第七版 APA 7)早已是“老朋友”。它之所以被广泛采用,核心原因在于它能让让论文更规范、更易读、更有说服力。
APA 的最大特点是统一与一致性:它让读者专注于你的思想和研究结果,而不是被格式、标点、或大小写问题分心。同时,标准化的写法也方便读者快速找到论文的重点和引用来源。
此外,APA 的规则能帮助作者清晰呈现关键信息、减少误解,并在语言上体现对所有人群的尊重。它也强调学术诚信与透明度,要求披露研究方法、伦理审批与实验细节,让研究更可信、更可复现。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科研写作,APA 格式都能培养出一种严谨、有条理的写作习惯(那些讨厌APA7的同学们,可以试想,能够遵从和应用一种能够方便他们的教条规矩其实也算得上是一种能力!)。虽然初学时略显繁琐,但一旦熟悉,它就会成为让你的学术表达更专业、更有逻辑的天然工具。
犹记得小编在大一的学术写作课上苦恼的样子。当时教授推荐了一本几十页的APA 6 guidelines给我们,让我们跟随这个手册来进行论文的引用。小编苦苦地挑灯夜战,看了几十页后,虽然都知道了引用的基本规则,但是在涉及到比如“citation有两个以上作者时干什么”、“最后的reference哪里需要斜体,刊物的volume/issue number放哪里”、“作者的initial怎么排列”时,还是得重新翻看这本手册来寻找答案。
直到快毕业的时候,一位班里的同学推荐了citation generator给我,从此我再也不用担心引用了。

简单来说,citation generator(引用生成器)会将你输入的信息排列成你想要的引用格式,然后供你复制粘贴。你只需要复制你文献的网址或是doi,又或是书籍的ISBN,或是视频和博客文章的网址,粘贴到引用生成器里,然后它就会自动生成你选择的引用格式。
这里,我们用MyBib引用生成器举例:
第一步:将我们的文献网页链接(url)或者doi复制粘贴到MyBib对话框里,这个时候,我们同样需要选择好我们引用的来源类型(这可以是网站、书籍、journal学术文献、或是视频等等)


第二步:点击右边的search按钮,确定你的引用来源

第三步:点击这篇文献,得到可复制粘贴的引用格式:

这个时候,我们点击这篇文献就可以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里啦 :)
注意****在页面上方大家可以选择任意的引用格式,然后生成器就会自动更换,你可以选择APA7、MLA、Chicago、Harvard。生成器里的格式应有尽有!
之所以小编说这种方法不是所有时候都适用,是因为并不是所有文献发表/展示的网站都有可供复制的citation。但大多数时候,如果你是在PubMed、Google Scholar、任何一个NIH、ScienceDirect这种常用的科研网站浏览时,那么你就可以复制他的citation格式。我们还是用一篇文献来举例:

例如这篇在PubMed上的文章,我们直接在页面的右边可以找到cite按钮,点击它,它就会给出几个 copy-paste-ready的文本,以供我们复制用。

但如果大家是想用Chicago、Harvard、或者是其他格式,那么就得自己调整,或者还是选择上文所说的引用生成器,是最好的方法。
很多同学在用 APA 7 的时候,总觉得“哇,好多规则记不完”,其实不需要全都死记硬背。掌握几个最常用、最容易出错的点,就能让你的引用看起来既专业又轻松搞定。下面是几个实用的 APA 7 操作记忆法:
这是最常见的引用场景之一。
例如:学者普遍认为视觉记忆与情绪体验密切相关 (Wang & Lee, 2021)。
例如:Wang and Lee (2021) 提出,视觉线索能有效激发情绪共鸣。
小贴士:括号里用 &,句子中/括号外用 and。这是很多同学最容易混淆的地方。
当你直接引用他人的原句时,必须加上页码。
写法是 (Author, Year, p. 页数)
例如:
“Emotional memory is closely tied to visual cues” (Wang, 2021, p. 45)。
如果是两个作者:
写法是 (Author A & Author B, Year, p. 页数)
例如:
“Visual imagery can shape emotional recall” (Wang & Lee, 2021, p. 67)。
小贴士:页码前一定是 p.(单页)或 pp.(多页),别忘了句号。
写法是 (Author A et al., Year)
例如: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成瘾与心理压力显著相关 (Chen et al., 2020)。
小贴士:
如果你在一篇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个作者同一年的多篇文章,就要在年份后加字母区分。
写法是 (Author, Yeara)、(Author, Yearb)
例如:
(Brown, 2019a) 认为……,而 (Brown, 2019b) 进一步提出……。
记住一个口诀:“作者 – 年份 – 标题 – 来源”
写法是:
Author, A. A., & Author, B. B. (Year). Title of the article. Journal Name, Volume(Issue), Page range. https://doi.org/…
例如:
Wang, M., & Lee, K. (2021). The impact of visual memory on emotional engagement. 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 13(2), 45–67. https://doi.org/10.1016/j.jcs.2021.04.003
小贴士:
期刊名和卷号要斜体(italic)
issue 号不斜体
doi 要放在最后,不加 “Retrieved from”
括号里逗号前是作者,逗号后是年份;
引号后面有页码;
两个人写 &,三个人写 et al.;
引用完毕都得落地在 reference。
本次的分享就到这里!说了这么多,其实小编想说的是:APA 7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确实会被各种点、斜体、括号搞晕,但一旦你掌握了几个小技巧(比如用 citation generator/引用生成器),整件事就变得简单多了。
APA 7 不是用来“限制”你的,而是帮你把论文弄得更干净、更专业,也让教授一眼就能看出你写作的认真程度。你不用背规则,也不用死记硬套,只要知道去哪里查、会用哪些工具,就已经赢了一半。
最后,小编想给所有还在和 APA 苦战的留学生一句话:别怕格式,怕的是不开始写。 用上引用生成器,养成随手整理 reference 的习惯,你会发现,APA 也能成为你论文写作中最听话的小帮手!在今后的博客中,我们会陆续介绍Chicago、Harvard、MLA等其他常见的引用格式。